按語:立法有空白且法律法規之間缺乏協調性,國家層級配套法律文件陳舊且位階較低,地方配套文件導致勞動法實施存在地區差異……近年來,我國勞動法制建設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,相關局限和不足也引起了社會關注。
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、我會會長、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就上述問題帶來了一份議案,建議國家立法機關和相關部門盡快完善勞動法律法規體系,并使之走向法典化!吨袊鴦趧颖U蠄蟆酚浾呔痛嗽掝}對鄭功成教授進行了專訪。新聞中心現將訪談全文轉發于此,與讀者分享。
記者:今年您關注完善勞動法律法規體系并使之走向法典化的原因是什么?
鄭功成:改革開放后,勞動法制建設步伐加快,已形成了由《勞動法》、《勞動合同法》、《就業促進法》、《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》等多部法律和《勞動保障監察條例》、《殘疾人就業條例》、《女職工勞動保護條例》等法規組成的較完整的法律法規體系,但還存在立法空白、相關立法位階低、一些規制不能適應新就業形態發展需要等不足。
伴隨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法治國家建設全面提速,調整復雜勞動關系和保障勞動者正當權益的內在要求日益高漲,勞動法制亟待走向完善!笆奈濉逼陂g須盡快補上勞動標準等立法空白并修訂現行法律之不足,將成熟的勞動法規政策上升到法律層面;同時,應當加緊啟動勞動法典編纂,力爭在2030年前完成勞動法律體系法典化的建設任務。
記者:“十四五”期間,勞動法律體系走向完備化應包括哪些主要內容?
鄭功成:成熟的勞動制度須建立在完備的勞動法制基礎之上,復雜勞動關系的處理需要運行在法治化的軌道上。因此,“十四五”期間的核心任務應當是按照“以綜合法或基本法統馭專門法,以專門法作為相關制度安排的具體實施依據”的體系構建思路,確定勞動法律體系的縱向層級和橫向結構,修訂法律與制定專門的單項法律同步進行。必須盡快補上勞動領域的立法空白,修訂滯后于新時代發展需要的現行法律,同時將成熟的規章、政策規定上升到法律層面,特別是要適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需要完善相關法制,為勞動領域的有效治理提供完備的法律保障。與此同時,還要進一步完善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和工作體制機制,健全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體制機制,有效提升勞動保障監察執法效能,鞏固根治欠薪成果,提高勞動關系治理能力,確保勞動關系總體和諧穩定。爭取到“十四五”期末時,勞動領域的運行及問題處理均能做到有法可依、依法辦事。
記者:勞動法典編纂的必要性體現在哪些方面?
鄭功成:以勞動法典作為勞動法律體系建設的目標模式已成為學界共識,它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法典化的總體取向。目前,對于編纂勞動法典的時機尚有爭議,但多數學界人士認為,法典編纂并非是簡單的既有法律匯編,而是一個需要較長時間的過程。根據民法典的編纂經驗,編纂過程也是立法過程,我國勞動領域的法律法規政策體系已經基本形成,客觀上已經為編纂勞動法典奠定了較好的基礎。如果設定“十五五”時期制定勞動法典,那么,“十四五”時期就必須啟動編纂勞動法典工程,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應提出勞動法典的總體思路與框架設計,以為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完成勞動法典的立法任務奠定良好的基礎。